中新网郑州7月3日电(记者 韩章云)7月3日上午12点,王瑞民在河南省肿瘤医院完成造血干细胞采集,至此,他紧张的心才稍稍得到放松:“终于顺利完成捐献了,希望能带给患者好运,帮助她早日康复。”
31岁的王瑞民是三门峡市灵宝市的一名自由职业者,此次能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王瑞民可以说是“临危受命”。
王瑞民、董朝阳同日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 文梅英 摄
今年4月,于2018年6月就加入中华骨髓库的王瑞民接到三门峡市红十字会的电话,得知自己与一名白血病患者初步配型成功,热心他爽快地同意捐献造血干细胞。
“虽然我很期待能完成捐献,但是高分辨检测后我就没再进行下一步检查,我了解到,可能有比我更合适的志愿者。”王瑞民以为自己就此错过了救人的机会,但是6月25日的一个电话让既定的事实有了转机。
6月25日,河南省分库接到中华骨髓库总库管理中心的紧急电话,必须立即联系王瑞民,26日进行体检,如果体检合格28日就奔赴郑州准备捐献造血干细胞。而正常情况下,这一流程需要15天左右的时间。
原来,王瑞民对应的患者在6月20日已进入无菌仓,开始大剂量化疗做移植前准备,但之前的志愿者因临时原因无法完成捐献,中华骨髓库只能紧急联系王瑞民替补,好在王瑞民体检全部符合要求。
“我从医生那里了解到,对方是一名59岁的女患者,和我妈妈差不多的年纪,她的身体状况已经不能再等了,如果我不捐献,结果会很糟糕。”从再次接到红十字会电话的那一刻起,王瑞民就没有犹豫过,“一年前我加入中华骨髓库就是为了救人,现在等到了,没理由不去做。”
对于王瑞民的决定,他的妻子甚至还反应不过来:“太快了,只有3天的时间,我甚至都没机会犹豫。”尽管如此,她还是陪伴丈夫来到郑州,“救人的事,我支持他去做。”
当天,来自河南邓州市的乡村医生董朝阳也与王瑞民同一天捐献造血干细胞。
2012年5月,董朝阳在献血时加入中华骨髓库,今年3月,经中华骨髓库检索,董朝阳的白细胞表面抗原(HLA)分型资料与北京住院的白血病患者相合,经高分辨检测和全面体检,董朝阳完全符合捐献造血干细胞条件。
“我愿意捐献救人,这一点我从入库那刻开始,从未动摇过,能救人是我的荣幸。我是一名村医,救死扶伤也是我的职责。”董朝阳告诉记者,他记得无偿献血手册里有一句宣传语说得特别好,“用可再生的血液挽救不可再生的生命”,“有什么能比挽救一条生命更重要的呢?”
据统计,王瑞民、董朝阳分别是河南省第758、759例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