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武汉5月10日电 (刘妍慧 单华生 马芙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赖旭龙教授领导的研究组,与德国波兹坦大学、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研究人员合作,测定出首例古代大熊猫全基因组。
据悉,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日在国际知名学术刊物《当代生物学》上在线发表。
据介绍,首例大熊猫古基因组研究样品系在中国云南腾冲江东山发现的全新世大熊猫个体。放射性碳同位素测年结果显示,该个体生存年代为距今5025±35年,是迄今发现的该地区最晚的大熊猫化石记录。
研究人员运用古DNA实验方法和新一代测序技术,得到1.2倍覆盖度的大熊猫全基因组。分析发现,该全新世大熊猫样品代表一个与现生大熊猫不同、现已绝灭的大熊猫遗传谱系;该谱系与现生大熊猫共同祖先种群的分化,早于现生大熊猫三个不同地理种群(即:秦岭种群、岷山种群、邛崃-大相岭-小相岭-凉山种群)的形成,且与现生大熊猫的祖先种群存在基因交流,使得该绝灭谱系的部分基因在现生大熊猫基因库中幸存。
论文第一及共同通讯作者、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副教授盛桂莲表示:对于物种保护而言,除了种群大小这一参数外,物种的遗传多样性是影响其演化存亡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本研究确定大熊猫在演化过程中丧失了特定的遗传谱系,付出过遗传多样性降低的代价;绝灭遗传谱系中通过种群杂交渗透到现生大熊猫基因库中的少量基因,可能有助于大熊猫在将来的演化过程中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完)